站内搜索:
人大代表在行动
挺起人大代表的脊梁—黄洞乡人大代表黄冬洋抗击洪灾侧记
阅读数:次   发布时间:2010-06-28 15:07:58

620的黎明是伴着肆虐的洪水挣开眼睛的。长达3小时的强降水使桂东遭受了又一次特大洪灾。当淅沥小雨变成瓢泼大雨,当痛失至亲的群众呼号着找寻亲人,当房屋倒塌的群众痛哭着清理废墟,当流离失所的乡亲含着泪在福利院吃上热饭、睡上好觉,总有那么一个走得匆促、显得疲惫的身影,一直伴随、鼓舞和服务着受灾的乡亲们。他就是黄洞乡人大代表黄冬洋,他就是黄洞乡两水口村受灾群众眼里压不跨的脊梁。

620凌晨,枕着昨天带领乡亲们整修道路的疲劳和乡党委、政府下达的暴雨预警,黄冬洋半睡半醒地睡着,听着淅沥沥小雨突然间变成了倾盆大雨,立即翻身起床。此时,电话铃声响起,黄冬洋接到了乡政府立即启动防汛应急级预警通知。他顾不上跟躺在床边的老伴交代两句,戴上斗笠就消失在浓黑黎明前的暴雨中。周边传来“轰隆,轰隆”的闷响声,黄冬洋确定不是打雷声,更不可能是过往飞机的引擎声,“山体滑坡”!一种紧迫感顿时涌上心头。黄冬洋在邻居家门口敲打门板,大喊转移后,顾不上叫自家亲人,就冲向了群众居住较为密集的后山。又是两声“轰隆”巨响,巨大的山体瞬间崩塌下来,将两栋乡亲的房间冲跨了,其中一间正是和自己一墙之隔的邻居家。黄冬洋不顾只身在家的老伴,奋力地跑向组里每一位乡亲的房屋,叫醒仍在床塌上的群众,然后组织乡亲迅速向没有滑坡迹象的山上转移,在确保其他群众安全转移后,他才回到家中,将老伴转移到安全的山坡上。由于转移及时,全组42户,144口人,除了因山体滑坡导致房屋倒塌被掩埋的4口人外,其他的140名群众全部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。

天放亮了,雨势小了。黄冬洋带着乡亲们下山。在自家的家门口,黄冬洋对身旁的老伴吩咐道:“照顾好老人小孩”。见到乡亲身上的湿衣服,他和老伴找来他们家所有新买的、旧用的干净衣服给大家换上,而他却仍然披着一件水淋淋的旧衣裳,带着强壮劳力投入到了抢救生命的战斗中。在抢救挖掘现场,抬头是刚滑坡的山体,黄冬洋站在了最危险的正前方,用手将一根根布满铁钉的木质房梁使劲地往外拽,用手将一块块和着泥浆的土砖往外搬,这一干就是10多个小时。被掩埋的4名乡亲,虽然被挖掘了出来,但终因伤势严重和窒息过久而不幸身亡。等黄冬洋带着伤心和遗憾赶到县福利院吃饭时,已经是晚上9点多钟。疲惫至极的黄冬洋含着一口饭就在板凳上睡着了。

由于黄泥坳、中古坳、观音梗片区受灾严重, 200多名群众被转移安排到县福利院集中安置。但是快餐开销大,一天花费近4000元,同时快餐是盒装定量的,造成了吃不完和吃不饱的情况同时存在。乡党委决定由乡政府提供资金和物资,村民自己动手做饭菜。黄冬洋不顾亲戚和乡亲的劝说,安排50多岁的老伴与其他人义务为200多名转移群众做饭、烧水。黄冬洋的老伴,对这个当了10多年村支书的丈夫默默支持着,没有半点怨言。因为她知道,自己的丈夫,是全村人信赖的人大代表,是带领乡亲们抗洪救灾的中流砥柱。

在“620”特大洪灾发生后,每一天,黄冬洋都坚持最早上山查看险情,排除安全隐患,带领乡亲们处理遇害人员的殇事和整修受损的房屋。每一天,黄冬洋都坚持最后一个下山,走遍每一个聚居地,确定每一个上山的群众返回了县福利院。每一天,黄冬洋都不顾身躯疲劳,与住在县福利院的乡亲们嘘寒问暖。每一天,黄冬洋都会为乡亲们灾后如何重建家园冥思苦想,广泛征求和听取专家、领导、乡亲的意见、建议。连日来,年过半百、身患风湿病和骨质增生的黄冬洋组织转移黄泥坳、中鼓坳、观音梗群众60多户,300余人,向受灾的群众发放救灾物质上万元,做到了登记清楚、公物公用和公平公正。对自己接待救援人员、招待受灾乡亲的花费,他却没有一分钱记在救灾的帐目上。在黄冬洋的工作带动和精神感染下,300多名黄泥坳、中鼓坳、观音梗的受灾群众目前情绪稳定,互帮互助,乐观地对待无情天灾和灾后重建。

在黄冬洋身上,凸显了一个基层共产党员和人大代表的高尚品质,展示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人大代表的模范带头作用。在干部群众眼里,黄冬洋是创先争优的模范典型,是自然灾害压不跨的脊梁!(作者:郭远杰 罗庆忠)

 

 

   相关链接
友情链接:

湖南省桂东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版权所有 文章及图片未经许可不得复制、转载
地址:湖南省桂东县沤江镇北街3号 邮箱:gdrdb@163.com   QQ群:
109836630
湘ICP备13008562号

 


 

湘公网安备 43102702000107号